9月5日的下午,下班时间已过,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口腔科的王世普医生顺利的治疗完最后一个患者,一边直起酸痛的腰颈,一边嘴里不住的和患者细心的交代每一个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并详细的记录治疗过程和复诊的时间,抬头猛然看见墙上的钟表已经指向了六点三十分,楼道内已空无一人,对于一个暑期经常加班加点的他来说这已经是算早的了,此时科室内还聚集着不少的“白大衣”,口腔科的良主任正在办公区筹划年会的工作,温艳丛副主任在详细的给新进科的规培和实习的同学讲解着工作中的疑难病例,消毒间的护士麻利的准备着明天的物品用具......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瞬间打破了楼道中的宁静,几名家长簇拥着一名怀抱幼童的女子冲进了诊室,“大夫,大夫,快给看看,快给看看,快救救我的孩子...”急切的呼救声明显的带着无助的哭腔。
职业的本能让王世普医生迅速重新穿上准备脱掉的白大衣,急忙跑到患儿身边,指导家属将患儿安置在就近的椅位上,迅速的查看病情。原来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由于家长的一时的疏忽,孩子在玩耍时出于好奇将食指伸进了一个带有小孔的盖子中,无法取出。开始家长并没有在意,孩子的哭闹才使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慌了神,在家中想尽一切办法却都无济于事,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哈院的医生身上,后经电话咨询市消防队得知哈院口腔科有专用设备及成功救治过多名患者,这才急匆匆的赶来口腔科。
王医生检查完患儿的手指发现幼童的右手食指由于被瓶盖卡住的时间已经接近1小时,手指被金属环卡抱处的两端已严重肿胀,远心端指端颜色暗淡青紫,皮温也比正常的皮温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缺血状态,由于卡口边缘锐利加之反复的试取,锋利的小孔边缘就像一把锐利的尖刀嵌入了孩子手指的皮肉之内,稍一触碰便有血迹顺着伤口的边缘渗出,如不及时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孩子不断的发出揪心的叫喊,抱着孩子的女子和一旁的亲属也都是满脸的泪水和汗水,并不停的发出自责声。这一紧急情况也惊动了一旁正在为学生讲课的温主任,几个学生跟随温主任赶了过来。
“用我们的涡轮手机吧,这样安全些”。王大夫想起了几年前科里刘鹏医生处理的另外一例类似患者的成功经验,询问的眼神望向赶过来的温主任,“可以!孩子可能配合不好,注意保护手指!” 温主任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说时迟,那时快,大家迅速把器械准备好,开始了这场口腔科特殊的急诊治疗,家长看到成竹在胸的医生,心情也稍稍的缓和了一些。
口腔科的特点在于精细的操作和精巧的设备,所以治疗此类患者口腔医生独具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急诊科把这样的患者推荐来口腔科的原因。既要保证切割的效率,又要把持切割的精度,手的稳定性是关键,从学习口腔专业开始这就是口腔医生的基本功。所以王医生把平时的功力用到这个患者上面,真可谓是驾轻就熟。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仅仅短短的几分钟,大部分的切割工作就已经完成了。在靠近机体的最后一毫米,为了确保不给患儿造成二次伤害,医生们又用上了第二个法宝,口腔科的专业放大镜,这样术野就更加的清楚,所有细节一目了然。第一道豁口终于迅速完成,由于家属在急切的心情驱使下,未等医生仔细检查和实验性操作,就直接试图以暴力掰开小环,结果使卡住的手指受力,切割的疼痛使患儿哭闹不止,怀抱幼儿的家属情绪也更加激动不安起来。医生及时制止了这种做法,一方面言语解释,一方面在家属的配合下迅速打开第二道豁口,轻轻地打开了这道危险的金属环,当患儿抽出手指的一瞬间,大家悬着的这颗心终于落了地,在场的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经处理和包扎后,患儿被紧急送往相关科室进行下一步检查,由于处理的及时,操作的精细,所幸孩子并没有遭受大的伤害。家长对参与治疗的医生千恩万谢,庆幸自己对孩子的治疗选择正确的途径和科室。
近年来,由于生育政策的放开,婴幼儿的人数逐步增加,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就是在这一时期也隐藏着一定的危险因素,头面部的外伤则更为常见,尤其是面部的伤口,患儿家属的期望值往往较高,这就要求处置医生要有过硬的技术,哈院口腔科开展的微创缝合治疗技术,对术后瘢痕的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造福了广大人民群众,很多患儿家属慕名而来。微小孔隙卡住幼儿肢体,虽然不多见,但也时有发生,哈院口腔科就处置了几例类似的患者,也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技术再高超也只是补救措施,预防意外的发生才是根本。
在这里医生再次提醒大家,要时刻警惕生活中威胁幼儿安全的“小孔隙”等安全隐患,打造安全的空间,勿让幼儿处于安全监控空间范围以外,加强照料,保证幼儿处于监护人的视线范围内、可控范围内,避免意外发生,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时光。(孙艳明 通讯员 卢乔)
相关阅读
2020-05-11 08:04:48
2019-08-06 18:57:21
2018-09-14 11:45:08
2018-07-12 16:55:22
2017-08-04 20:04:52